rofy530 发表于 2020-4-4 10:45:59

讀譜不能只用聽的,打譜要能傳達作者的意念

我個人覺得讀譜或打譜跟用宿主做音樂或用音續氣輸入midi 是兩個部同的目的與手段,讀譜就是沒有聲音的閱讀音符,最好的方式是讀紙本或用碘顯氣來閱讀,用宿主聽,多少會受到音色庫的影響,這樣就減少了讀譜的效果,因為讀譜本身就是訓練音感與節奏感。只依靠宿主或打譜軟件來聽樂譜,那還是隔了一層。打譜也是這樣,樂譜本身是音樂的符號化,要有客觀的表達,引導讀者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揣摩作者的想法。總結,讀譜最好離開宿主,打譜最好能打印出來給人看得懂。做電腦編曲就另當別論,目的是不一樣的。


淡泊名利 发表于 2020-4-4 10:52:29

回楼主rofy530

没错,读谱是视觉效果感受,也是已视觉的形式记录音乐符号。可是我们必须用手摸谱为主。然后用听觉做辅助这样才会更加理解乐谱的直观性否则就会缺失一些乐谱里面隐藏性的东西

啄木鸟 发表于 2020-4-4 11:00:02

感觉摸盲文谱速度比较慢,但是应该更好记忆吧。

淡泊名利 发表于 2020-4-4 11:04:47

回板凳啄木鸟

其实你学习久了适应盲谱之后肯定会感觉到盲谱是最快捷最容易阅读到的东西,因为它可以瞬间用手感觉。而不像西贝柳斯和abcm等打谱软件已听为主。速度是无法与之癖比的

rofy530 发表于 2020-4-4 11:32:41

回沙发淡泊名利

在音樂系或音樂訓練中有視唱、視奏,就是指用看的方式來唱或演奏,盲人也可以用摸的來代替看,這就是樂譜存在的意義。一邊聽一邊摸樂譜,雖然較容易有聲音的概念,可是也會受到聲音呈現的影響,不自覺的會去模仿聽到的聲音。

淡泊名利 发表于 2020-4-4 11:54:40

回5楼rofy530

嗯嗯你说的这现象可能性肯定有,可是没有声音的概念复杂话的乐谱就完全就没有了实战的意义,如果是一部管弦乐总谱的作品指示已摸乐谱的方式去阅读那肯定一切概念都会非常的模糊

淡泊名利 发表于 2020-4-4 12:00:10

回5楼rofy530

有乐谱就会有音乐,有音乐也就会有感情。当然会去模仿音乐我到反而觉得是一件好事。因为乐谱指示记录作曲家的一部分,可是演奏的时候应该也会有演奏者的自我思想。如果它模仿了声音那么肯定也会和乐谱出现相悖的现象。居然有盲文乐谱那么演奏者就会推翻自己的错误重新去研究乐谱。。这就是一个自我推翻自我重组的过程。这种现象只会让音乐的发展更进步不是吗

琴韵晓波 发表于 2020-4-4 13:18:14

回6楼淡泊名利

这就要训练自己的内心听觉了。
比如当我看到一首钢琴曲的乐谱时,在没有弹奏之前,我是能大概想象出他的整体音响效果的。

windows 发表于 2020-4-4 13:35:35

王老师说得很对,内心听觉其实真的十分重要。而且,盲文乐谱如果你熟悉了,其实速度并不慢。

淡泊名利 发表于 2020-4-4 13:51:50

回8楼琴韵晓波

嗯嗯,内心听觉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实战的东西。可我还是认为即便是训练内心的听觉也要有音频做辅助才可以训练的出强大的内心听觉。如果没有音频作为辅助的一个参考物全都已乐谱的模式阅读曲谱的话,相对来说还是有些不方便的。就像明眼人它们最好的读谱方式还是要视觉和听觉同时进行才可以获得最佳的知识

琴韵晓波 发表于 2020-4-4 15:14:21

回10楼淡泊名利

恩。内心听觉的训练,就是需要大量的聆听,你如果压根就没有听过某乐器的声音,你即便是把乐谱摸一百遍,也是想象不出来他的整体效果的。

真真正正 发表于 2020-4-6 15:38:38

回10楼淡泊名利

这个可能有点理解上的不同。学音乐的朋友,内心听觉是纯粹自己看到乐谱后自己在心里构建出来的效果预期。但在形成内心听觉前,必须对着现有的谱去听大量的音乐,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有各种乐器的声音概念。音乐讲究的是二次创作,如果受已有的音响效果影响过多,自然就会削弱自己对作品本身的理解。我是从小使用盲文来读谱的,以前多读的是钢琴谱,基本新的作品也都能在读谱的过程中就能形成一个基本的概念了。现在我也在学着读总谱,虽然还不如钢琴谱那么纯熟,但也感觉到,用盲文读谱,更能理解各声部之间的和声关系。

淡泊名利 发表于 2020-4-10 20:31:32

回12楼真真正正

嗯嗯,看样子我也得学会用盲文看总谱才能和你讨论了。据说盲谱的直观性是非常强的

乐观人生 发表于 2020-5-5 09:21:31

唉,看着我也想学读盲文谱了,但咱们盲谱的资源少啊。而且规格不一。当时我学最普通的盲谱的时候,用的还是很久以前的书,陈水木先生编的,据说现在已经又有改进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讀譜不能只用聽的,打譜要能傳達作者的意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