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发 王晓波说:
第一篇:消灭对混音的神秘感
作者:WoodenGun
文章出处:midifan月刊
混音现在已经成为一项音乐家必须掌握的技能……
混音看上去很神秘……
我琢磨了很多年但对混音仍然感到迷茫……
我不知道应该购买哪一款监听音箱……
一、你必须学习混音
在以前,混音这个工作是需要别人帮音乐家完成的。实际上音乐家可以完全不用理会这件工作,只用把音乐创作出来就行了。当你需要把音乐作品录制为唱片的时候,唱片公司会想办法解决所有其它的问题。请录音师和混音师,租赁昂贵的设备,音乐家只要按照工程师提出的要求站到合适的位置,然后演奏就可以了。你甚至根本不用关心演奏的那些结果是不是足够的好,因为在录制唱片的时候,作为一个音乐家,你自己的观点有时甚至一点都不重要。
但是……让我们来考虑这样一个问题:你愿意别人把他们的观点添加到你的作品中吗?
我相信多数音乐家都是无法接受的。艺术创作是一个个人化倾向很严重的工作,艺术家都更愿意在自己的作品中表达纯粹属于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但是不幸的是,几千年以来,音乐家只能接受这一现实,你无法避免别人把自己的观点掺杂到你的作品中。古典时期是这样,因为音乐家只能创作乐谱,别人在演奏的时候如何最终完成你是无法控制的。电声时代也是这样,你无法一个人演奏所有的乐器,所以你必须和其它的乐手合作。而在这一过程中,音乐作品容易变成集体创作的结果,而非纯粹个人。
电脑给音乐家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它可以让音乐家创作出纯粹属于自己的专业音乐作品(我在这里特别强调“专业”这个词,是因为你很难用4轨录音机创作足够专业的作品)。音乐家也因此终于可以让其它人闭上嘴,在作品中剔除其它人的观点,也因此可以和人类其它艺术家一样,完全靠自己的力量来进行艺术创作了。
当我们说到电脑软件的时候,那些关于音乐创作本身的软件对于音乐家来说,是容易理解的,比如用来制造打击乐的软件,或者制造Bass的软件。但是多数音乐家却很容易将“混音”这个工作扔到一边,有些人甚至会觉得这个工作是可有可无的,或因为它看上去太难而暂时回避这一问题。但我相信更多的人实际上根本还没有意识到混音在现代唱片业的运作中的重要性。
在这个时代,独立音乐制作人日益成为极为重要的一个创作势力。即使你只是一个仍然在成长的独立音乐制作人(实际上,所有的人都在“成长”中,所以每个人都是成长中的独立音乐制作人),你也需要马上认识到混音在你的创作中的重要性。
所以我认为,所有刚开始接触用电脑进行音乐创作的人都应该在学习使用一款DAW的同时就开始混音的学习。甚至我要说,你可以不必学会弹奏键盘或吉他,但你一定要学会混音。这不仅仅因为混音是现代唱片制作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还有一个原因是,录音这个环节对于很多人来说都可以可有可无,比如不会弹吉他贝斯也不唱歌的人,录音就完全不用考虑。但是你却跳不过混音这个环节,不管你创作的是什么类型的音乐。让自己在开始学习创作音乐的时候就有良好的混音基础会彻底改变你使用现代音乐创作工具的方式。因为这些工具在设计的时候都是按照当前的专业工作要求完成的,我们可以看一个例子——Superior Drummer2
这是一个用于制作原声套鼓的乐器,用过的人当然都知道这个东西可以制作相当良好的原声套鼓的声音。但可惜的是,如果你对混音一无所知,你就无法100%发挥这种乐器的效能。这种昂贵的专业工具在你手里最终也只能产生单薄无力,和电子琴类似的声音。
而那些热衷于吉他录制的音乐玩家也必然和我一样经历过这样的困境,当你把一段很好听的动机录制到电脑里,然后配好鼓和贝斯之后,你会发现,这段动机之前的那种感人的味道已经完全消失了。你录制的所有的作品最终都只能是Demo的层次,就好像都被蝗虫咬过一样。多数人都更希望自己的作品会像CD里的商业作品一样闪烁着那种神奇的光芒。而产生这种光芒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良好的混音。
所以对于现代的音乐家来说(甚至包括那些在音乐门口徘徊不定的玩家),混音就成了一个必须马上开始学习的技术。
这套混音教程献给所有想要学习混音以及所有不想学习混音的音乐创作者和音乐创作爱好者。让我们继续“成长”,不要停止。
二、混音的神秘来源于它的传统而非它本身
事实上不仅仅在国内是这样,在国外也一样,多数人都感觉混音是一件很神秘的事情——比双人床还大的混音台、一万个旋钮、6000美金一个的EQ……
但混音和我们日常能见到的其它工作是一样的,只不过是一项由“人”完成的技术工作,就像烤羊肉串或偷地下光缆一样,在特定的工作环境里,通过手眼耳的配合,把一个东西从A状态变成B状态。
之所以混音工作有某种神秘感,更多是因为这个工作所要求的“特定工作环境”一般人根本没机会去接触。专业的混音台,对于一般人来说,别说用手摸到,就是想一见真容也是不可能的。我前面说的6000美金的EQ不是我杜撰的,而是我在eBay上真见过这么个东西出售,而且还是二手的,全新的多少钱你可以自己猜一下。
专业混音设备的价格昂贵使得个人拥有的概率为0。它只能是大的唱片公司才能置办得起的东西。
这么昂贵的设备当然不会放在任何人都可以看到的地方,除非你是清洁工。这样一来,混音这件工作本身也相当于被锁在深闺之中,像未嫁的女人一样,产生神秘感就成了她最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
你可以想像一下,如果烤羊肉串的人也都在重重防备如银行金库一样的地方悄悄干活,烤羊肉串这件工作也一样会变得非常神秘。烤羊肉串的师傅出门晒太阳的时候,人们也会盯着猛看几眼。混音师自己也喜欢这种神秘感,自然也会去维持这种神秘感,而这就不是一般人可以了解的了。
但是在这个电脑已经成为主要混音工具的时代,巨大混音台的身影已经消失在一望无际的历史尘埃之中。虽然专业唱片公司使用的混音设备仍然是一般个人无法奢望的,但是电脑软件的高速发展正在慢慢消灭专业设备和个人设备之间的差距。这就意味着,使用一台普通的电脑和普通的混音软件,你也完全可以制作出和专业设备相差无几的最终作品(我指的仅仅是一种可能性)。而现存的差距,大概也只有那些最挑剔的耳朵才会注意到(关于这一话题我们后面会做更详细的讨论)。
另外一个更加重要的趋势是所有独立音乐制作人必须注意到的,因为这会影响你整个音乐事业的发展。这个趋势就是,随着音乐制作成本的下降以及电视电影游戏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市场对音乐的需求也趋向于多样化了。换句话说就是,并不是所有的市场需求都是“绝对高品质”的作品。很多低成本制作的电视节目、游戏、广告甚至也包括电影都只能支付很低的音乐制作费用。高成本制作的音乐作品必然是不符合这类市场需求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独立音乐家可以制作大量低劣的音乐作品,因为你千万不要忘记了,随着音乐制作成本的下降,会吸引大量的人进入这个行业,竞争会推动整体质量的上升,所以独立音乐制作人面对的生存压力永远都是一样的。
在这一趋势下,很显然的一个结果就是,作为独立音乐制作人,你不仅要学会混音,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作品,同时你要学会降低制作成本。因为即便是愿意投入更多资金制作高质量音乐作品的电影也必然会选择更便宜的但质量相同的音乐作品。
所以软件在混音方面为音乐家提供的帮助在将来会更多,你甚至可以幻想5年后会出现一种自动混音软件,一次性给你提供50种混音方案,你所要做的仅仅是像皇帝一样,决定用哪个版本就可以了。
虽然这只是个空想,但是想想现在的混音软件提供给人们的便利性,已经在让传统的混音师感叹不已了。
说到底,混音所包含的内容更多是“技术性”的,而专业混音设备依赖的更多是昂贵价格换来的“必然品质”,只要是个人,接受相应的训练,都能合理地使用这些设备,有什么神秘的呢?
所以请把混音想象成烤羊肉串,学习这项技术前先消灭对它的神秘感。
三、多数人感觉混音难学仅仅是因为使用了错误的学习方法
混音不是高等物理,不是相对论,不需要你的智商超过150才有资格学习。它更像是弹吉他弹钢琴或类似的东西,只要你的智商不低于0,就可以学会。
但是和人类所有的技术工作一样,学会是一回事,学精是另一回事,而能不能成为大师就更是另一个完全不同的问题了。就像我弹吉他这么多年,水平却一直像个初学者一样,只会弹基本的和弦。
学会弹吉他是非常容易的一件事情,只要坚持练习两个月,学会20个和弦的按法,你就可以被称之为是“学会”了。因为这20个和弦应该可以应付很多歌曲的要求,然后你就可以拿着吉他到姑娘楼下去追寻浪漫了。听到你弹琴的人,都会说,哇,你会弹吉他呀。
但是想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吉他手(学精),你就需要再消耗4-5年时间让吉他变成自己身体的一部分,然后可以出去靠弹吉他养家活命了。
但是如果你想要成为一个大师,那么你说了是不算的,天说了算。这要看你有多少弹吉他的天赋了。这世界上有那么多刻苦练琴的人,但是被人们称为大师的也就那么几个。山顶从来都不是平的,而是尖的,容不得太多人。
学习混音也是一样,学会实际是很容易的,我甚至想说,混音也许比烤羊肉串还容易学会。但想要学精,成为一名合格的混音师,你就必须坚持学习4-5年的时间,如果你特别有天赋,你才可能在10年后,成为大师。
参见我在第二节关于音乐市场多样化需求的描述,在这个时代,作为一个独立音乐制作人,你并不一定需要“学精”混音,只要能满足你当前的工作需要就足够了,而要达到这个目的,你并不需要消耗太多的时间。同时软件会进一步弥补你技术水平上的不足。实际上和前人消耗同样的学习时间,你能达到的学习成果会远大于他们。因为电脑平台更便于操作和学习。如果人类的所有的努力不能让我们这样,那我们到底在忙什么呢?所以在你学习之前,请放轻松,你并不需要消耗太多的时间在学习混音上。至少比那些在专业工作室里混饭吃的专业混音师要少花很多时间。而你最后能实现的混音结果,能准确指出“不够专业”的人应该不会太多,如果你能让你的客户闭嘴,那其它人说什么都不重要。
但是真正的问题实际上是很多人花了相当的时间去琢磨混音,似乎消耗了很多精力,但结果是两三年过后,往往发现自己在混音方面一点长进都没有。就像我弹这么多年吉他水平一直很烂一样,或者就像学习了10年英语,却连Friends这样的电视剧都无法看懂的人一样。
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学习的方法是不对劲的,而并非混音很难学。学习的方法不正确,任何东西都会变得极难学会。英语就是最明显的例子。中国有好几亿人在学习英语,但多数人使用的却都是完全错误的方法,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哑巴”英语。结果多数人都在中学学习6年英语,结果别说看懂Friends,甚至连怎样回答Thank you都不知道。我也是这样学习了8年英语,但是总感觉自己等于没有学习过。最终我试了下李阳英语,他告诉我说,不要去背语法,不要去背单词,而是去背句子,一个一个大声的背出来。我按他说的背了100个最简单的句子,仅仅就这100个句子,改变了我对英语的看法,我觉得自己花了8年时间学习英语都算是白费了。8年时间不如这两个星期的100个简单句子。
现在我的英语水平完全得益于李阳教我的“背句子”方法,使我可以看懂没有字幕的Friends和The Simpsons。
目前西方真正好的混音教程我们肯定是看不到的,因为教授现代混音方法(电脑软件混音)的学校的教学资料恐怕也仅仅是刚刚出现,还没法传到国内来。而国内混音师愿意出来教学的又非常少。这一对现代音乐家如此重要的技术根本没法被广泛学习和传播。
所以想要学习这一技术的人就只能自己摸索,有的人能摸到门道,学会了,但多数人恐怕都是在河里闭眼摸了好几年,一条鱼都没摸到。
多数学习混音的人的学习方法中最严重的问题是缺乏足够的练习。混音作为一项技术性的工作,和弹吉他是一样的,需要你自己花大量的时间去练习。你绝对不可能依靠看就学会弹吉他,看十年你也什么都学不会。混音的学习方法是完全一样的,足够量的练习是学会混音的终极途径,但我相信多数人的学习过程就是在看或猜测,依赖的是想象力。这样的学习方法完全没有任何出路,纯粹属于浪费时间。
我在小旭音乐教室做混音教学的时候使用了一些方法,加上这两年来我一直尝试细化混音的学习方法。所以我想最终完成这个混音教程,可以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入门混音,了解这项越来越重要的工作,并在自己的创作中发挥实际的作用。但由于这套教程会涉及大量的练习曲,同时我想最终实现视频版,所以,以后这套教程将会有光盘形式出售。这些练习曲将提供给你一个由简到难的练习过程,提供给你一个上升的阶梯,帮助你快速地入门混音。相信我,在方法正确+练习足够的情况下,多数人都可以在一个月之内入门混音,甚至有的人可以攀登得更高。
但是让我们先Take it easy一下,不要急于开始学习混音本身。因为混音和我要说的另一个因素比较时,几乎显得微不足道了。这就是市场观念,实际上如果你无法正确了解我后面要说到的市场观念的话,任何混音实际操作能发挥的作用都会受到严重制约。就正如,和生存这个话题对比,如何使用渔具就显得微不足道一样。所以如果你并不关注如何用音乐养活自己,你实际上根本就不用去关心混音。混音的最终目的是放大音乐作品在市场中能产生的价值,是让你原本只能卖一块一首的山寨音乐作品变成能卖100块一首的专业音乐作品。
我之所以要说市场这个可能多数人都不太感兴趣的话题,是因为,如果市场观念不发展,所有作音乐的人都只能永远活在“有中国特色的音乐荒漠”中。在这个荒漠中,美丽的外衣有什么用呢?我们现在最需要的不是美丽的外衣而是水。
所以让我们“正确成长”,不要长歪了。
四、独立音乐制作人101——学会合理投资
我打算下一篇再来说市场这个大概不太受欢迎的话题,所以这一篇,我还是先集中说说比较实际的,多数人都已经发现了的混音相关话题。
看到“投资”这个词,可能会让很多人反感,似乎它会玷污音乐这两字的纯洁,但麦子的芳香成长于不芳香的土地之中。我相信那些真正的独立音乐制作人看到这节的标题肯定会很有感触。
在中国的音乐制作业中,合理投资这个原本应该是很容易理解的基本生存法则对多数人来说却显得极为陌生。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有太多的设备都是公款购买的,却最终完全演变为个人财产。虽然占有这些设备的人并不真正拥有这些昂贵设备,但却从实际意义上成为真正的主人。这一现象必然对那些成长中的独立音乐制作人造成经济上的巨大压力。
如果我们把这些公款购买的设备全都原价转让给个人,同时禁止私人继续“实际”占有这些设备,那么这些设备多数都会荒废在仓库里。因为中国根本没有几个“个人”有购买这些设备的经济能力。比如U87话筒,一支近20000(没错是两万),大概多数独立音乐制作人一年的“完全音乐收入”都不会超过这支话筒的价格。
在西方或日本,这种档次的专业设备也不是多数独立音乐制作人可以奢望的。它们只能是大的公司才可以购置的,并且必然有严格的使用规定,因为任何硬件的使用都会形成固定资产的损耗,这是要记录到公司的帐目中去的。所以独立音乐制作人肯定是没机会使用这些设备的,恐怕连租赁的机会都没有。
但在中国由于公物私有化的特别状态,造成的一个奇怪现象是,昂贵的专业设备的实际应用价值大大贬值。一套投资50万(实际可能只有20万,另外30万被贪污)的设备多数情况下可能仅仅只能为500块一首的作品服务。而如果投资是合理的话,500块一首的作品使用一万的设备就足够了,但在国内,有太多的专业设备的实际价值在无情地被浪费着。
我们假设美国有一家唱片公司购置了一套新的设备,花费了100万美金,那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这套设备会在5年内给这家公司带来500万美金的回报(甚至更多)。否则这项投资计划必然被公司头头毙了。
因为这些价格按百万来计算的专业设备原本设计出来就是为一首10000以上的作品服务的。针对500块一首的作品,自然有相应的低价设备。没有哪个老板会傻到做赔本生意,用MP-5扫射的方式去消灭蚊子。但在国内现在一年能有多少过10000的活呢?却依然有那么多工作室拥有专门为过10000的作品服务的设备。结果国内的设备使用水平线被无情地提高了,报价相同的情况下,当然是拥有更昂贵设备的工作室更容易揽到活。大家也基本都只能拼设备,就和家电企业打价格战一样,音乐家也只能把设备当做几乎唯一竞争手段来应用。说到制作水平,都是500块一首的客户,他们多数都只具备比较两个价格大小的能力,而没有比较两个制作水平的能力。所以数十万的设备也只能当做10000的设备来用。
试想你接到500块一首的活,你会像对待10000块一首的作品那样用心去做吗?
新入行的独立音乐制作人在这种生存环境中必然压力极大,因为设备投资已经无形中成为必需的入行条件。最后的结果是,有太多人都只能投资后却因为拉不到活而让投资完全浪费。
所以对于独立音乐制作人来说,保持头脑的清醒是极重要的。你必须保证自己任何一分钱的投资都能带来足够的利润,否则这项投资就是愚蠢的。而中国音乐的未来只能由那些完全独立的音乐家去创建,而不是那些躺在公款设备上已经被惯坏了,没有任何压力的人。
我在这一篇首先要说的就是投资时让人最头痛的设备——监听音箱。
五、购买合适自己的监听音箱
监听音箱对于混音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没有一个合适的监听音箱,你的很多努力都会变得无效。但是在我们说到监听音箱的时候,有三个极容易导致错误判断结果的常规思维先要消灭一下。
1、有了监听音箱一切就都搞定了。
NO!有了监听音箱你只是有了个更好的练习工具,练习和学习过程才刚刚开始,而不是终结了。
2、监听音箱出来的声音才是正确的声音。
NO!这世界上不存在什么“正确”的声音。监听音箱发出的并不是正确的声音,而是没有经过专门修饰的声音。但它和正确没有任何关系,因为没有人需要正确的声音,人们需要的是好听的声音。
3、监听音箱听过没有问题,其它音箱上就没有问题了。
NO!监听音箱不是魔法师造的,没有这种魔力。当你不会使用监听音箱时,它对你来说和100块的音箱的作用是完全相同的。
监听音箱最大的作用是给你提供一个尽可能客观的参考。在这个“尽可能客观”的基础上,你最终得到的声音会“有可能”在其它各种不同的音箱上获得“尽可能”好的表现(我会在后面的章节描述产生这一目标的原因)。
你要注意,监听音箱并不会给你任何确定性,我们之所以要使用它,只不过是因为,在所有的音箱中,它最有可能帮我们达到目的。而这个“目的”我们会在后面进行详细描述,这个目的是这个教程最核心的内容。也就是混音工作的内容就是把一段声音从A状态处理后变成B状态。而这个B状态到底在哪,就是你混音工作的核心追求(下一章我们会看到通常人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B状态就是更好听”是多么有害)。
所以你如果愿意的话,用Hi-Fi音箱一样可以混音,用100块钱的小多媒体音箱一样可以混音,只要你的经验足够丰富。就像用准心偏离的枪射击一样,只要坚持训练,一样可以打得很准,但很显然永远不如准心精确的枪好使,因为它和人的正常思维方式是抵触的。比如说,你明确知道自己正在使用的Hi-Fi音箱的低音是过多的,所以如果这对音箱上听上去低音刚刚好的话,低音肯定就过少了,所以你只要把低音强调一下就可以了。可问题是你无法每次都做到十分精确的补偿。但如果使用好的监听音箱时,低音的最终量感,你总是可以用当前听到的为准,这就好办多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监听音箱上的低音量感刚刚好就一定没有问题,因为最终做出判断的并不是监听音箱,而是你的耳朵,所以如果你的耳朵不够“精确”的话,你的判断也必然是不够精确的。你最终需要依赖的是你的耳朵,而不是音箱。所以有了监听音箱,接下去要做的是大量的训练,强化你的耳朵的判断能力。只有当你的耳朵变得精确后,你的判断才会精确。
我一直在强调“练习”的重要性,是因为有太多人对监听音箱抱有天真的幻想。我在这里举一个例子,这是我在小旭音乐教室教课时遇到的一个例子。有一个学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他为了能得到更准确的结果,购买了一对Yamaha白盆。但是让他很失望的是,在白盆上混完的东西在舞台大音箱上播放时,总是混响过量,而在白盆上听的时候是刚刚好的。这让他非常苦恼,最后他发现如果用家里200块的多媒体音箱混音的话,混响就没有问题。几千块的白盆结果被200块的多媒体音箱替代了。
我当时就问了他一个问题,如果在这三对音箱上播放商业CD会不会有问题,他想了想吃惊地说,那还真是都没有问题。
初学混音的人总是容易对监听音箱抱有这种幻想,以为买一对好的监听一切问题就可以顺利解决,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时,就会以为是音箱上投得钱还不够,所以花更多的钱购买更贵的监听音箱。却全然忽略了,做出最终判断的并不是监听音箱,而是人的耳朵。有一对好的监听固然重要,但却永远不如训练自己的耳朵重要。
监听音箱和Hi-Fi音箱一样没有任何魔力,所以你最好赶快抛弃掉这种幻想。如果你是一个刚开始学习混音的人,那么使用500块的多媒体音箱一样可以训练自己的耳朵,这就像练吉他多数人都会从几百块钱的练习琴开始一样。原因很简单,好的音箱和差的音箱的差别你是听不出来的,所以为什么一定要浪费钱呢。就算你说能听出来,你听到的所谓差异也不一定是混音工作最终需要的差异。所以我建议所有刚开始学习混音的朋友购买500块左右的多媒体音箱(不过至少应该是4寸以上的低音单元),并使用这种音箱来训练自己的耳朵。除非你兜里的钱实在多得按都按不住,要往外冒。
由于多数人都没有意识到耳朵是需要训练的,所以产生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T6A这个型号国内人们扎堆地买。原因就是多数人根本不知道该买什么,自己去听也听不出区别来,只好听那些所谓专业人士推荐哪个就买哪个。结果是商家一炒,买的人一多,买的人就越来越多。但如果问购买T6A的人为什么要购买这一款,多数人都无法回答。但在西方就没有这个现象,原因很简单——懂行的人太多了。
如果你手头正好有300-500这个价位的多媒体小音箱,那么你根本没有必要去购买任何价位的监听音箱。在学习混音的初级阶段,你需要训练的内容,这个价位的多媒体音箱都可以满足要求。只有在你的耳朵经过足够的训练后,你可以在盲听测试中100%无误地听出某款监听音箱和小多媒体音箱之间的声音差异,同时,你可以理解这种差异是你所需要的。这时你才需要有目的地购买一款更好的监听音箱,而这时你仍然不能忘记合理投资的原则。除非同样,你的钱多得正在从口袋里向外喷。
购买监听音箱时还有一个极重要的技巧是——购买两对音箱。如果你钱足够的话,可以购买两个不同的监听音箱型号,如果钱包不是很鼓的话,你可以购买两对多媒体小音箱。如果你的钱还有剩余,不妨再花300-500买一个便宜的监听耳机(甚至是Hi-Fi耳机)做辅助训练。实际上,你如果在网上搜索一下国外混音室的图片的话,你会发现,专业混音室都必然有两对以上的监听音箱。这些监听音箱有时是为了不同的目的服务,但更多时候则完全是为了互相对比之用。
在学习混音的时候永远都不要忘记人类耳朵的一项重要特性——适应性。
这个特性我们在后面也要专门描述,因为这一特性会对我们的混音工作造成极大的不利影响,多数时候都是我们要对付的大敌人。仅仅使用一对监听音箱时,耳朵的这种适应性会很容易让你对正在听的东西麻木。使用两对监听音箱可以为帮助我们削弱耳朵适应性带来的不利影响。在这里引用一句国外混音师在其教程里说到的一句话:“当我混完一首作品后,我会拿它去所有我能找到的系统上播放。汽车音响、电视、女朋友的MP3播放机……”使用两对监听音箱来训练,还有助于你体会不同音箱之间那种微弱的差异。你的耳朵也因此能得到更多的训练机会。而再加上监听耳机,你可以得到更多额外的训练机会。
最后我总结一下关于购买监听音箱的原则:
1、不要幻想昂贵的监听音箱能帮你解决混音问题,它只是提供了一种途径,但是问题并不会因为这条途径的出现而自动解决。
2、当你无法诚实地分辨两对音箱之间的差异时,这两对音箱对你来说是同一对音箱。我要特别强调“诚实”二字,不诚实的态度不会给你任何帮助。不要听信任何人的任何确定性言论。这个世界上的多数确定性结论都是谎言(比如这是最好的监听音箱之类)。信任你自己的耳朵,当你听不出两对音箱之间的区别,大声告诉别人你听不出区别。你的作品是你的一切,诚实地对待关于你的作品的一切。
3、人类的耳朵有一种奇特的适应性,有把难听的声音变好听的趋势。这时想要继续信任自己的耳朵,就要想办法削弱这种适应性。购买两对不同的监听音箱会是个很好的方法。如果没有足够的钱购买两对音箱,就一定要有一副中档(300以上)的耳机做削弱适应性的措施。
4、使用监听音箱同样需要足够的训练,否则监听音箱对你没有任何意义。
5、合理投资。不妨从便宜的音箱开始练起,因为反正你也无法准确分辨出这些音箱对你的最终作品所能产生的不同影响。所以对你来说这些音箱是同一种东西,不要花没有意义的钱。特别是不要看别人买什么就买什么,会踢球的人是不扎堆的。
6、以上原则按你当前的水平自动向上浮动。比如你已经有一定的混音经验,并且已经能够听出当前监听音箱和低级音箱的区别,并且在实际工作中完全了解这种区别会对最终作品造成的影响。那么当你想要升级监听音箱时,考虑的原则是一样的,也就是你是否能准确地做出差异判断(必须是盲听测试100%准确分辨两款音箱,达不到100%说明你无法准确分辨两款音箱,90%都不行),而且你必须确定这种差异会对你的工作带来帮助,否则这笔投资就有可能是不理智的。
关于监听音箱的购买我就先说到这,以后还会从更深入的层面描述上述原则成立的其它原因。
另外我还要强调的是,这个教程不是信手拈来,随便写成的。我会从所有我探索到的角度向你描述混音的真相,同时也想让这套教程给尽可能多的人带来帮助(甚至包括那些连一款DAW都不会使用的人),所以这个教程的文字会很多,学习这个教程你得有点耐心。但我相信你阅读到的每一个字都会给你带来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