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12-31 17: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 琴韵晓波说: 下面简单举几个例子,来看一下我和蘇清富先生是如何翻译各种条目的。
1、为了简化菜单条目而改换说法:
比如“Move cursor forward one measure”与“Move cursor back one measure”这两个菜单,按原文翻译就是“将光标向前移动一小节”与“将光标向后移动一小节”。
为了读屏少读一些字,我们一开始是把他简化成“前移光标一小节”与“后移光标一小节”的。
这样一来,菜单倒是比较简洁了,但是不够明确——在时间轴上,到底“forward”是“往右移动”,还是“back”是“往右移动”呢?容易把人搞蒙圈。
经过我和蘇清富先生的讨论,最终决定,干脆就用“右移”来表示在时间轴上往右移动,用“左移”来表示在时间轴上往左移动,这样一来,既简洁又明了。
类似的词语还有“forwards”与“backwards”。
2、为明了菜单条目而添加内容:
比如“对象”菜单中的“Source properties...”这个菜单,按字面意思是“源属性…”。
这个也太简洁了,简洁得让人不能明了。
他其实指的是媒体源的属性,所以我们就在他前面加上了“媒体”这两个字,把他翻译成了“媒体源属性…”。
再比如乐谱视图菜单中的“Automatically voice overlapping notes”这个菜单,字面意思是“自动深部重叠音符”。
这句话的确也很简洁,但毫无逻辑可言,让人摸不着头脑。
这里的“自动声部”实际上是个动词,意思是“自动分声部”。所以我们翻译成了“自动分声部重叠音符”。
3、处理操作列表中语法比较复杂的条目:
比如SWS中的“Copy points in time selection in selected envelope to all visible record-armed in envelopes of selected tracks”,字面意思是“将时间选区内选中的包络点复制到选中轨道的全部可见已预备的包络中”
首先,几个“选什么”“选什么”的就听起来很拗口,所以我们把其中的一个“选中”改成了“所选”。其次,“可见”与“已预备”这两个属性应该是属于并列的关系,于是我们就在他们之间加了一个“且”字。
这句话就变成了“将时间选区内选中的包络点复制到所选轨道的全部可见且已预备的包络中”,这样听起来,既不拗口又更明确。
为了咱们读屏族能在第一时间获取到重要的信息,所以我们又把翻译中的“复制”这个动词提到了最前面——“复制时间选区内选中的包络点到所选轨道的全部可见且已预备的包络中”。
再比如SWS中的“Toggle preview media item under mouse at track fader volume and pause during preview (start from mouse cursor position)”,字面意思是“切换从鼠标光标处开始使用轨道推子音量预览鼠标下的媒体对象,并且预览时播放会暂停”。
这句话的语法结构太复杂了,无论是明眼朋友看了之后,还是读屏族听读屏读完后,都很难在第一时间内理解他的意思。
我们可以把他拆分成几个语法简单的短句子,改成“以轨道推子音量,从鼠标光标位置开始,预览鼠标下的媒体对象,预览时播放会暂停”。
虽然是拼接起来的,也不是很符合语法逻辑;但是在看了之后,能马上明白他的意思。
这句话最终被改成了“切换预览鼠标下的媒体对象,以轨道推子音量,预览时播放会暂停,从鼠标光标位置开始”。为什么会这样安排顺序呢?下面马上解释。
在SWS中,意思很接近的命令有很多。为了便于区分每组相近的命令,我们对每组相近命令的短剧顺序做了相应的位置调整。比如下面这些:
切换预览鼠标下的媒体对象
切换预览鼠标下的媒体对象,从鼠标位置开始
切换预览鼠标下的媒体对象,预览时播放会暂停
切换预览鼠标下的媒体对象,以轨道推子音量
切换预览鼠标下的媒体对象,预览时播放会暂停,从鼠标光标位置开始
切换预览鼠标下的媒体对象,以轨道推子音量,从鼠标位置开始
切换预览鼠标下的媒体对象,以轨道推子音量,预览时播放会暂停
切换预览鼠标下的媒体对象,以轨道推子音量,预览时播放会暂停,从鼠标光标位置开始
是不是很容易看出他们之间的区别呢?
好了,为了不浪费大家的宝贵时间,暂时就举这些例子。
|
|